11月1日下午,“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之“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在综合楼321会议室举行。副校长高新、学校理事会理事程士瑛、邓必鑫出席会议,研究生部主任聂素滨、教学质量评价处处长禚军、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黄际英、院长助理彭明新及各专业领域负责人、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会议。研究生培养合作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新闻礼宾处处长薛云、欧美部部长刘志坚、亚洲处副处长刘永利(均为我校研究生导师)也参加了会议。研究生部聂素滨主任主持会议。
高新副校长做中心发言。高校长重点解读了研究生教育所处的办学层次,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对我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标志,体现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他还从八个方面言简意赅地传达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主要精神,指出,国家的要求,使我校研究生教育方向更加明确,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研究生教育作为提高学校层次的关键,一定要有更高的起点。
研究生部主任聂素滨介绍了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解读导师责任制、双导师制、研究生专业实践等内容。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我校研究生教育实施导师责任制即硕士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实践能力训导、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导师应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尤其应以专业性、应用性、科学性为主导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评价处处长禚军简要介绍了我校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构成,并对如何构建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黄际英做了主题为“提高研究生能力培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发言,概括性地介绍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及社会实践模式,指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发展劲头十足,并针对研究生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来自省外办的几位校外导师也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积极表示愿为我校师生进行语言专业实践搭建平台。与会教师针对目前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与我校研究生培养积极建言献策,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许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
程士瑛理事在发言时提出,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做好学生培养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好三关: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在生源选择上倾向提高录取实践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比例。他指出,在过程培养上,一是课程建设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重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基础问题;二是要认清校内基地建设与校外基地建设是同样重要的,应积极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做好案例库教学。三是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邀请兄弟院校的专业硕士名师来教授培养方法,指导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快速建立研究生教学团队,少走弯路。针对研究生论文指导工作,可以由校内导师提出具体要求,校外导师配合指导。要注重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做好课程设置,重视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围绕与会人员的讨论内容,结合我校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目标要求,聂素滨主任对会议作了总结发言,提出要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细化研讨、深入研究解决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教师队伍水平提升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她强调,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合作单位紧密联系,齐心协力,切实提高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国家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